TITLE
[INDEX] [BACK] [BOOK]
BOOK
BOOK: 0001


BOOK: 0002


BOOK: 0003


BOOK: 0004


BOOK: 0005


BOOK: 0006


BOOK: 0007


BOOK: 0008


BOOK: 0009


BOOK: 0010


BOOK: 0011


BOOK: 0012


BOOK: 0013


BOOK: 0014


BOOK: 0015


BOOK: 0016


BOOK: 0017


BOOK: 0018


BOOK: 0019


BOOK: 0020


BOOK: 0021


BOOK: 0022


BOOK: 0023


BOOK: 0024


BOOK: 0025


BOOK: 0026


BOOK: 0027


BOOK: 0028


BOOK: 0029


BOOK: 0030


BOOK: 0031


BOOK: 0032


BOOK: 0033


BOOK: 0034


BOOK: 0035


BOOK: 0036


BOOK: 0037


BOOK: 0038


BOOK: 0039


BOOK: 0040


BOOK: 0041


BOOK: 0042


BOOK: 0043


BOOK: 0044


BOOK: 0045


BOOK: 0046


BOOK: 0047


BOOK: 0048


BOOK: 0049


Google:
Content
BOOK Number: 0047-08
第四百六十九章李世民的煩憂

隱隱約約,察覺有些人不懷好意,韓瑞沉吟了片刻,神態自若,搖頭說道:“李博士與呂博士,已經敘說得十分詳盡,我沒有什么意見。”

?,眾人表情莫名,韓瑞的回答,在意料之中,又出乎意料,本來以為,即使不知道,韓瑞也會胡謅幾句的,一些人嘴角泛出譏嘲之意,覺得韓瑞這個太常博士,真的是徒有虛名,卻沒有想過,就是他們自己,面對這份列舉詳細的儀注,也挑不出瑕疵來。

韓瑞現在,只是誠實回答而已,沒有什么不妥,然而,這個就是人性,有些人,眼中只有別人的短處,卻從來不會反省自己,也存在同樣的問題,那些嘲笑韓瑞的人,何嘗不是在笑話自己。

別的沒有看出什么來,不過心態倒是平穩,看了眼韓瑞,王臉上多了點兒笑容,語氣平常,溫和說道:“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,那么就先定下初稿,待疏奏整理出來,分下去,你們仔細研讀,現什么不足之處,立即向我匯報,大家再作商議。”

眾人整齊應聲,等了片刻,見到王沒有別的吩咐,隨即紛紛告辭而去,三三兩兩走出衙房,偶有幾個,就在門口附近徘徊,好像在等人,不時在那里輕聲哼笑,心情格外的舒暢。

見此情況,李淳風輕輕皺眉,招手道:“符節,我們走吧。”

“回去之后,大家商量下,一些儀注的細節。”呂才點頭說道,目中無人似的,直接忽略門前的幾人,順著走廊,輕步而行。韓瑞笑了笑,就在李淳風與呂才的身后,慢悠悠的隨行,頗有幾分閑庭信步的意味。

有兩人護架保航,幾個心懷鬼胎,想要冷嘲熱諷的人,自然不敢妄動,只得眼睜睜的看著韓瑞步姿瀟灑,揚長而去,心里自有幾分不甘。不過,那是他們的問題,韓瑞沒空理會,回到太常禮院之后,連忙借著這個機會,仔細請教起來。

韓瑞心態端正,沒有絲毫的沮喪,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為知也,自己沒有認真鉆研禮記,獻丑不如藏拙,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,況且,才學不如聲名赫赫的李淳風,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,更加不會覺得丟臉。

當然,心里肯定有幾分不是滋味,所以,韓瑞才要知恥上進,免得真的坐實了徒有虛名的傳言,那樣才會淪為天下人的笑柄。對于韓瑞好學的態度,李淳風與呂才相視而笑,自然是十分欣賞的,也不藏私,悉心指點。

全才,就是全才,剛才在尚書衙房討論的時候,已經是引經論典,旁征博引,現在解釋起來,十分細致,甚至連引證的出處,也詳細告訴韓瑞,免去他翻書查找的辛苦,韓瑞再次感嘆起來,連在書卷幾頁幾行多少個字,都記得清清楚楚,在他眼中,李淳風與呂才兩人,堪比稱之為為人形圖書館……中心系統,或許更加貼切。

相比之下,韓瑞自然自嘆弗如,不過也不覺得慚愧,畢竟在古代,博覽群書,多才多藝,通曉各家學說的大能全才,雖然不多,但是也不少,歷朝歷代都有,絕對不罕見,究其原因,無非是興趣、愛好、天賦、環境使然罷了。

興趣愛好是其次,主要因素是天賦與環境,天賦的重要性,大家都非常清楚,別看那些名言格語,總是標榜勤能補拙,汗水等于成功,這自然是有道理的,可是世界上,總是有這樣的天才,他們純粹就是為了打擊別人的自信心而存在。

過目不忘,過耳則誦,這是小意思,胸中詩書百萬,更不是形容詞,遇到這樣的妖孽,最好的辦法,就是不要理會他們,免得受不了打擊,郁郁而終。

當然,有天賦,也不意味著能夠成為全才?n秋戰國時期,孟母三遷的典故,就可以讓大家體會到環境的重要性,韓瑞也深有感觸,重生之后,短短的時間內,自己的學識,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。

在后世,光怪陸離的事件層出不窮,受到的you惑,更是古代的幾百上千倍,整個社會,人心浮躁不安,不要說孩子,就是所謂的專家、學,也靜不下心來,認真鉆研學問,怎能奢求出現經天瑋地的大才。

越是接觸大儒名流,韓瑞越是覺得自身的不足,自然,韓瑞沒有這樣的野心,想要成為什么宿儒大家,只是希望自己的學問,有所精進而已,至少可以與享受到贊譽匹配,不被人罵成,只是金欲其外,敗絮其中的草包。

有的時候,韓瑞覺得,身上背負的盛名,也是莫大的壓力,不過也是動力,好像是條無形的鞭子,不停的在鞭策自己奮力前進,而且松懈不得,因為總有一些人,或是出于好心,或是別有用意,時時刻刻,都在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。

比如剛才,要是韓瑞覺得,回答沒有意見是件丟臉的事情,從而選擇胡謅的話,恐怕很多人會樂意指正他的錯誤,順便表示自己的嘲諷,不要懷疑人性的善美,也不要懷疑人心的險惡,人在官場,居于朝廷,品嘗到權力的滋味,有誰能夠保持清醒理智?

太極殿,御書房,悄然無聲,幾個內shi屏氣凝神,小心翼翼的待在角落,大氣也不敢出,唯恐驚擾了御案之前,閉上沉思的李世民。

最近幾天,心思靈巧的內shi,卻是現,皇帝的心情,不怎么好,即使沒有流露出真實的表情,但是通過一些無意之中的動作,貼身服shi李世民的內shi,可以肯定,他肯定在為什么事情而煩惱。

官場名言,君憂臣辱,君辱臣死,按理來說,現這個情況,幾個內shi,應該非常自覺,上前表示要為主分憂才對,可是他們不敢,因為李世民是個明君,吸取了歷代前朝的教訓,知道內宮干政的危害,所以非常注意提防。

內宮之中,除了皇帝嬪妃宮女,剩下的就是閹人了,前車之鑒,趙高之患,這么有名的事例,李世民怎能忘記,只要幾個內shi敢開口,且不說私自揣摩上意,罪不可恕,就是沒有任何理由,李世民也不可能饒過他們。

起來,也是個怪圈,但凡開國皇帝,深知創業維艱,唯恐重蹈覆轍,對于動搖王朝統治的事情,總是十分警惕提防,可是過了幾代,繼任的皇帝,由于種種原因,就忘記得一干二凈,帶頭壞了規矩,埋下滅國的禍根,而且循環往復,沒有例外的時候。

幾個內shi,沒有韓瑞的預見能力,自然不清楚,如果歷史沒有生改變,自己的同行,可是非常的風光得意,甚至于能夠主宰皇帝的廢立,隱約察覺李世民不怒自威的強大氣場,個個戰戰兢兢,蜷縮著身體,一動不動,直到禮部尚書王求見。

“王……”李世民睜開眼睛,虎目生威,揮手道:“請進來。”

一個請明王在李世民心中,也是頗有分量的,以至于在登基即位之初,惜其才,捐棄前嫌,召回授以諫議大夫之職。

值得說明,王和魏徵一樣,也是太子李建成的舊部,那個時候,王身為東宮舍人,自然是李建成的心腹,沒少與李世民為難,或許當年,魏徵提議要干掉李世民之時,王也在旁邊開口附和。

不得不說,李世民的心胸,的確要比常人想象的博大,玄武門之變,李建成、李元吉,失敗身亡,他們的心腹部下,也跟著倒霉,全部被關押監牢,等到李世民登基為帝,可能是為了討好他,不少官員,紛紛上書進言,要把魏徵等人斬殺,以正法紀。

可是對于這些生死仇敵,李世民體現得非常寬容,親自出馬,溫言和語的招安,不僅官復原職,甚至升官提拔,不管是不是在作秀,起碼做出了姿態,把人感動得淚流滿面,從此以后,對李世民忠心耿耿,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。

這就是李世民高明的地方,頗有當年曹官渡之戰后,火燒部下與袁紹來信的風范,而且更加的徹底,完全符合世人心目中的明君圣主形象,不然,怎么使得脾性倔強的魏徵,放棄死念,為之折服。

釋放眾人,不僅樹立形象、安撫人心、添加助力,一舉多得而已,過了幾年,李世民更是體會到了其中的好處,可以稱之為意外之喜。

政治,講究的就是制衡,由于擁立之功,天策府的文官武將,立即取代了李淵的舊部,成為朝中新貴,逐漸滋長了驕縱之心,好像有些居功自傲,不把皇帝威嚴放在眼中的苗頭,使得李世民震怒,以至于當眾怒斥尉遲恭,敲山震虎,新貴集團才有所收斂。

劉邦為什么要大殺功臣,就是因為這樣最是干脆,一了百了,子孫無憂,不過,李世民想要做個明君,肯定不能效仿,苦惱之際,魏徵、王等人的身影,進入了李世民的眼簾,毫不遲疑,制衡的念頭,油然而生。

李建成死了,魏徵、王等人,在朝廷之中,毫無根基,只有依靠李世民存活,不存在背叛的可能,只是扶持他們上位,依然不能與天策府權貴抗衡,所以還要加上李淵的遺臣,蕭、歐陽詢……

[BOOK: 0047 / Chapter: 09 ]

Google:
[INDEX] [BACK] [BOOK]
[INDEX] [BACK] [BOOK]

Tue Apr 23 21:11:06 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