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TLE
[INDEX] [BACK] [BOOK]
BOOK
BOOK: 0001


BOOK: 0002


BOOK: 0003


BOOK: 0004


BOOK: 0005


BOOK: 0006


BOOK: 0007


BOOK: 0008


BOOK: 0009


BOOK: 0010


BOOK: 0011


BOOK: 0012


BOOK: 0013


BOOK: 0014


BOOK: 0015


BOOK: 0016


BOOK: 0017


BOOK: 0018


BOOK: 0019


BOOK: 0020


BOOK: 0021


BOOK: 0022


BOOK: 0023


BOOK: 0024


BOOK: 0025


BOOK: 0026


BOOK: 0027


BOOK: 0028


BOOK: 0029


BOOK: 0030


BOOK: 0031


BOOK: 0032


BOOK: 0033


BOOK: 0034


BOOK: 0035


BOOK: 0036


BOOK: 0037


BOOK: 0038


BOOK: 0039


BOOK: 0040


BOOK: 0041


BOOK: 0042


BOOK: 0043


BOOK: 0044


BOOK: 0045


BOOK: 0046


BOOK: 0047


BOOK: 0048


BOOK: 0049


Google:
Content
BOOK Number: 0055-01
主題推薦
第五百三十二章 永欣寺中

唐代的越州,就是後世的紹興市,直領會稽、山巒、諸暨、余姚四縣,永欣寺就位於越州城南十五裡外,秦望山麓腳下的一個狹長山谷裡,三面青山環抱,寧靜優雅、氣候宜人、依山傍水、林泉秀美,是一處清幽脫俗的勝境。

永欣寺的前身,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的舊居,傳說在某夜,這裡忽然出現五彩祥雲,皇帝聽聞之後,下詔賜號將王獻之的舊宅改建為雲門寺,然而,直正將永欣寺發揚光大的,卻是智果禪師,與惠欣和尚。

兩人,皆是聞名於世的大書法家,雲門寺也因他們而改名為永欣寺。自然,兩人之中,最負盛名的當然是世號永禪師的智永和尚,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孫,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之後,家傳淵源,本身又努力,常居永欣寺閣,閉門習書三十年,名揚天下。

別的且不提,單是智永禪師的幾個徒弟,智果、辨才、虞世南,也是當世的俊傑,名傳千古的人物,如已經逝世的智果和尚,青出於藍勝於藍,曾被隋煬帝楊廣稱讚,和尚(智永)得右軍,智果得右軍骨,至於虞世南,更是舉世聞名的書法大家,深得世人敬重。

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,儘管在書法上的聲名不及兩位師兄弟,然而卻研習佛法,境界高深,在智永禪師圓寂之後,在眾僧的推選下,接任主持之位,與很多高僧那樣,平時深居簡出,潛心修行,少理凡塵俗事。

腦中想著道聽途說的情報,韓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門而去,反正即使沒有自己,辨才和尚手中的蘭亭序,遲早被人騙去的,正是有這樣的想法,所以韓瑞倒也十分坦然,來到越州之後,也不急幫虞世南送信,慢悠悠的前來,準備打個前哨。

仔細觀望山谷優美的景色,只見濃蔭蔽日,環境非常清幽,遊人自松林間穿行,上有團才綠蔭,如傘如蓋,耳畔陣陣松濤,如吟如詠,頓覺心曠神怡,超然物外,的確是修身養性,避居隱世的好地方。

此時已是初夏,不過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言,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管永欣寺山谷附近,沒有桃樹,然而山花漫爛,?紫嫣紅,招蜂引蝶,仍然是花意盎然的情形,自然吸引諸多遊人前來禮佛散心。
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。

在這句詩中,四百八十寺,說得有些少了,早些年,智永禪師在世,曾經有過一個創舉,寫了八百餘本真草千分別贈送給逝東諸寺,由此可以推算,江南的佛寺之盛,永欣寺能在這麼多寺院之中脫穎而出,成為名?寶寺,憑藉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風景。

寺院繁多,競爭激烈,作為一處林泉秀美、環境清幽的叢林寺廟,如果沒有點兒特色,是很難名動天下,讓人慕名而來的,寺中有高僧大德,只是最基本的條件而已,畢竟哪個寺院沒有個高僧坐鎮,恐怕也難以維持下去。

不過,永欣寺,本是王獻之故居,先天上,就占了優勢,立即就引得一幫文人雅士前來瞻仰,然後,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詩文足跡,又引得後人慕名而來,如此循環往復,好像滾雪球似的,積累越多,底蘊越大,名氣自然深入人心,成為金字招牌。

咳,也就是所謂的名?古寺。

韓瑞嘀咕,覺得寺院與開商店差不多,也是經營出來的,只不過,古代的商店,由於是家族經營,就像世襲制,很容易衰敗,而寺院卻是推選出來的,比較民主,即便這一代主持平庸無能,導致寺院名聲下降,畢竟是多年積累的品牌,實力雄厚,只要下一任方丈有作為,立即煥發生機,具體的事例,可以參照嵩山某寺的總裁精明的運作,就可完全明瞭。

當然,永欣寺沒有這方面的擔憂,寺中常年累月,香火鼎盛,迎客的小沙彌,私底下還經常向佛祖祈禱,希望遊人香客少些來,讓他們不要那麼辛苦。

顯然,就如同某些和尚很在意香油錢那樣,佛祖還是很在乎香火的,沒有理會小沙彌的禱告,隨著夏季的來臨,陽光熾烈,越來越熱,上山賞景避暑的遊客反而更多了。

帶著僕役,韓瑞伴隨人流,慢慢過了山門,進入天王殿中,也沒有標新立異,拿了幾柱清香,簡單的禮拜,捐獻了香油錢,隨之讓出位置來,給虔誠的信眾膜拜。

輕步走出了天王殿,韓瑞左顧右盼,有些茫然起來,不知道該前往何處,畢竟永欣寺的整體建築極大,繚山並溪,樓塔重覆,依岩跨壑,金碧飛踴,就算是走馬觀花似的遊戲玩,恐怕也要一天時間,才能走得盡。

而且,此來寺院,別有用意,不是單純遊玩的,就算是裝模作樣,也要將姿態做足了,至少見過辨才和尚,才能說得過去。

阿彌陀佛,施主有禮了。旁邊的和尚,見到韓瑞氣度不凡,嗯,主要是衣飾華麗,鑲鑫佩玉的,一副貴公子模樣,自然知情識趣的上來招呼。

大師客氣。韓瑞微笑回禮。

這位施主,應該是初來鄙寺……看似猜測,迎客僧卻十分肯定,畢竟迎來送往多年,眼力可以稱得上是明察秋毫。

韓瑞適時露出點驚訝兼雜佩服的神色,笑著說道:大師法眼如炬,正是如此,久聞永欣寺之名,特意前來景仰。

一般來說,慕名而來的貴公子,出手都是比較闊綽的,這可是潛在的大客戶,怎麼可能怠慢,特別是在韓瑞表示留宿的意思之後,迎客僧心花怒放,連忙招來一個機靈的小沙彌,為韓瑞安排雅靜的禪房,順便帶他瀏覽寺中景觀。

永欣寺中,最出名的,自然是子敬(王獻之)山亭、洗硯池、鐵門限、退筆塚、白玉亭、五雲山等地方,其中的典故,小沙彌早就背得滾瓜爛熟,不少了娓娓向韓瑞道來。

子敬山亭、洗硯池,相傳是王獻之時常臨書寫字的地方,至於鐵門限與退筆塚,那就是智永和尚的典故了。

當年,智永和尚效仿先人,如癡如醉地練習,毛筆用了一支又一支,他常把用壞了的毛筆扔進大甕,天長日久,就積了好幾甕,將其埋在塔林下,自撰銘詞以葬之,時稱退筆塚。

就是由於智永和尚堅持不懈的努力,書法得以名滿天下,上門求索真跡的人絡繹不絕,以至於連門限也踩壞了,只好用鐵皮加固,時人稱為鐵門限,傳為美談。

怎麼說,韓瑞也是文人雅士之流,既然來到永欣寺,必不可少,要瞻仰幾處名人遺跡,免得有人問起,卻什麼也回答不上來,那也太丟臉了。

在小沙彌的帶領下,韓瑞走過寺院兩邊長長的廂房,來到了智永和尚久居的東院門前,門檻果然是用鐵皮包裹的紮實,沙彌暗藏得意的目光下,韓瑞也很給面子,感歎了番,心中也免不了惡意詆毀,門檻這麼容易踩壞,也有可能是質量問題……

能否進去,瞻仰永禪師的故居?韓瑞問道,東院是主持方丈起居之地,說不定可以巧遇辨才和尚。

這個……小沙彌遲疑不決,想了想,反正只是一間空禪房也無妨,當下微笑應許,在前面引領韓瑞進去。

東院古木參天,枝繁葉茂,環境幽森,十分靜謐,看到古香古色的建築,就有種玄之又玄的佛法禪意撲面而來,給人莫名神聖的感覺,不知不覺,屏氣凝神,步伐輕了幾分。

走了幾步,來到一間禪房之前,小沙彌輕手推開,韓瑞慢慢走了進去,左右打量,陳設十分簡樸,一榻一案一坐蒲而已,牆上掛著幾幅字,中央一個大大的佛字,法度謹嚴,一筆不苟,運筆精熟,飄逸之中猶存古意,秀潤圓勁之極。

這是永禪師親手所書。韓瑞自語說道。

正是。小沙彌點頭,不免有幾分自豪。

韓瑞仔細觀賞,突然說道:這位小師傅,在下十分景仰永禪師,特別慕其書法真跡,今日前來,不惜重金,希望能求得隻字片語墨寶……

這種請求,小沙彌似乎已經習以為常,見怪不怪了,稔熟的說道:此事,小和尚不能做主,還須方丈同意。

就等這句話,韓瑞順水推舟道:恕在下冒昧,敢問小師傅,貴寺辨才方丈何在?可否幫忙引見,求教佛法。

這個……小沙彌猶豫說道:這個時候,方丈在參悟佛法……

呵呵,也不急於一時。韓瑞笑著說道:反正,也要在寺中打擾數日,什麼時候方丈大師有空了,再見我也不遲。

小沙彌松了口氣,也機靈的引手道:施主,此地不能久留,不如去看下退筆塚……

韓瑞欣然答應,戀戀不捨望了眼牆上的書法,轉身出了禪房,在小沙彌的帶領下,出了東院,向塔林附近的退筆塚走去。

很快就來到地方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,有一座高高的墳塚,光禿禿的隆起,沒有任何裝飾點綴,然而韓瑞來到此地,心中不由浮現幾分敬意,鍥而不捨,金石可鏤的道理,誰都知道,但是古往今來,能夠堅持的人,屈指可數,永禪師就是其中之一。

[BOOK: 0055 / Chapter: 02 ]

Google:
[INDEX] [BACK] [BOOK]
[INDEX] [BACK] [BOOK]

Thu Apr 25 17:41:34 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