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TLE
[INDEX] [BACK] [BOOK]
BOOK
BOOK: 0001


BOOK: 0002


BOOK: 0003


BOOK: 0004


BOOK: 0005


BOOK: 0006


BOOK: 0007


BOOK: 0008


BOOK: 0009


BOOK: 0010


BOOK: 0011


BOOK: 0012


BOOK: 0013


BOOK: 0014


BOOK: 0015


BOOK: 0016


BOOK: 0017


BOOK: 0018


BOOK: 0019


BOOK: 0020


BOOK: 0021


BOOK: 0022


BOOK: 0023


BOOK: 0024


BOOK: 0025


BOOK: 0026


BOOK: 0027


BOOK: 0028


BOOK: 0029


BOOK: 0030


BOOK: 0031


BOOK: 0032


BOOK: 0033


BOOK: 0034


BOOK: 0035


BOOK: 0036


BOOK: 0037


BOOK: 0038


BOOK: 0039


BOOK: 0040


BOOK: 0041


BOOK: 0042


BOOK: 0043


BOOK: 0044


BOOK: 0045


BOOK: 0046


BOOK: 0047


BOOK: 0048


BOOK: 0049


Google:
Content
BOOK Number: 0047-07
第四百六十八章木秀于林
就在韓瑞向李淳風與呂才兩人,描述荊州風物之時,門外有人進來了,是禮部的書吏,態度十分恭敬,奉了禮部尚書王珪之令,請幾個太常博士前去商議事情。

“什么事情呀。”韓瑞好奇問道。

李淳風悠悠站了起來,微笑說道:“大軍征討吐谷渾,一戰功成,揚我國威,凱旋歸來,接待的禮儀,自然不能輕視,要盡快拿出章程,籌備安排,免得到時手忙腳亂,有所疏忽。”

禮部掌禮儀、祭享、貢舉之政,對于禮制的具體細節很少過問,由太常寺負責執行實施,所以找幾個太常博士前來商量,也是符合程序的。

古代有五禮之說,沒有輕重之分,這是治國的根本,至圣先師孔子認為,c魂秋戰國之所以常年戰亂,就是由于,禮樂崩壞造成的,這種說法,影響歷代的帝王將相,只要天下太平,必然會制定各種禮制,頒布實施,維護統治根基。

可以這樣認為,在古代王朝,禮制,就是后世國家的憲法,上可以約束帝王將相的行為,下可以教化庶民小卒,意義非比尋常,在太常禮院多日,盡管禮記經義繁瑣細碎,枯燥無味,但是韓瑞的確認真看了,也有所得。

至少明白,只要將禮制了解通透,知行合一,勉強可以在朝堂上立足了,當然,如果只是墨守成規,不知道靈活變通,一樣難以有所成就,可能怎么死也不知道,就好比后世,畢業了,拿了學位證書,可是不意味著,可以成功就業,出人頭地。

這只是而已,以后的路,還很漫長,韓瑞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。

“符節,走了。”呂才招呼道:“幫我拿幾份札子,嗯,就是這個……”

韓瑞低頭觀看,卻是以前軍隊凱旋歸來的儀注,立即明白呂才的好意,感激的朝他微笑,一邊隨行,一邊觀看起來。

根據周禮記載,軍禮包括了,大師(召集和整頓軍隊)、大均(校正戶口,調節賦征)、大田(檢閱車馬人眾,親行田獵)、親征、遣將、受降、凱旋……等等。

結合前人經典,唐代也制定了軍禮的儀注,分為二十三項,凱旋禮就在其中,只要掌握其中的幾個必備的禮儀,其他的細節安排,盡量不與以前重復,最好能夠體現新意,就行了,最重要的,就是又不能有所逾越,這個非常重要,也是待會商討的重點。

在李淳風與呂才有意無意的提醒下,韓瑞明白了此行的目的,立即調整心態,默記軍禮的儀注,免得待會一問三不知,丟了太常博士的臉面。

在書吏的引領下,進了衙署,率先映入眼簾的,就是一排排堆滿文書宗卷的書架,韓瑞已經見怪不怪了,房玄齡、虞世南、魏徵等人的衙署,多半也是這樣的情形,而且絕對不是故意做作,日理萬機,不僅只是形容詞而已,也是事實,他們的工作,真的就是這樣繁忙。

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,尚書省六部,列于金字塔的頂端,隋唐時朝,尚書的地位很高,與左右仆射號稱為八座,權力極大,不過到了唐代后期,隨著制度的完善,六部尚書的官銜,成為高官權臣的兼職,不能具體處理本部事務,卻是被架空了。

歷朝歷代的皇帝總是這樣,不放心臣子權力過大,拼命的消弱大臣的權力,到了明清,簡直就是到了巔峰造極的地步,干脆連宰相也不設了,弄出什么大學士來,行使宰相的權力,不過也是換湯不換藥而已。

韓瑞覺得,這是不自信的表現,不過君權與相權之爭,由來已久,持續了二千年,一直沒有斷過,其中的是非對錯,韓瑞也不想多管,或許,只有坐到那個位置,才知道,應該怎么應對吧。

朝廷百官之中,最為榮耀的,自然是宰相,但是最苦最累的,肯定也是宰相,世人只是注意到宰相的威風與榮耀,卻是不清楚其中的危險,伴君如伴虎之語,絕對沒有偏頗,即使現在在位的,是號稱千古明君的李世民,也沒有絲毫的例外。

這是禮部尚書王珪的切身體會,曾經身為侍中,長達三年,只是由于泄漏禁中機密談話,坐貶出為同州刺史,結束了宰相生涯,印證了臣不密之語,不過縱觀古今,能夠成為宰相的大臣,在皇帝心中,自有一席之地,十個月之后,再被召回京城,拜任禮部尚書。

經過這件事情,王珪愈加的小心謹慎,凱旋軍禮,這樣的事情,以他的身份,完全可以獨斷專行,擬定儀注,呈報李世民,不會引人非議,卻偏偏招來幾個太常博士商議,相當于慷慨分功,這種上司,向來得到下屬的愛戴。

或許,官職到了王珪這樣的地步,對于些許功勞,已經不放在眼中了,只需要將事情辦得完美妥善,不出差錯,身為禮部尚書,李世民自然不會忘記他的功勞,畢竟下屬成績突出,也是上級領導有方嘛。

“參見王尚書……”進來行禮之后,韓瑞習慣性的打量周圍環境,禮部官署,離太極殿頗近,建筑布局,當然不是太常寺可以比擬的,禮部尚書的衙署,更是寬敞精巧,不過秉承節儉之風,裝飾十分平常,少了富麗堂皇的氣息,卻多了儒雅厚重的書香之氣。

“來了。”執筆伏案的王珪輕輕抬頭,見到李淳風等人,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,引手道:“不要拘束,都坐下吧。”

輕輕行禮,幾人席地列坐,韓瑞資歷最淺,非常自覺,陪在末席,一個陪字,充分說明了韓瑞的心理,只看,不說話。

“李博士、呂博士,大軍即將歸來,太常寺也該做好準備,關于迎接的儀注,你們有什么高見?”王珪和聲道,沒有絲毫頤指氣使的意味,讓人心生好感。

“高見不敢。”李淳風謙遜說道:“只是有些想法,還需要王尚書指點。”

“老夫洗耳恭聽。”王珪笑道,引手示意。

李淳風含笑,侃侃而談,王珪的身后,三五個書吏,連忙仔細聆聽,揮動毛筆,快速記錄下來,待會整理事篇,重新譽錄,就是呈報的疏奏了。

旁邊,韓瑞也是留心關注,以前就已經知道,古代的禮節,非常的繁瑣,不過無論是成親,還是上朝,祭祀典禮告示,都有禮官指引提示,自然不會出現差錯,現在聽到李淳風的安排,頓時有幾分大開眼界的感覺。

儀注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部分,先是參考大軍回程的速度,知道大概什么時候回到京城,以便挑選良辰吉日,要是出現誤差,就要加以調整,或快或慢,保證準時到達。

然后就是迎接,出城多少里地合適,禮官以誰為首,調動多少官員隨行,發動多少百姓,笙鼓旗幟,聲樂韻律,等等,沒有列舉細節,不過韓瑞猜測,甚至連迎接時候,應該做什么表情,說什么言辭,恐怕也在計劃的范圍內。

隨之,就是入城,告祭太廟,獻俘受降,這些禮儀,也是非常的繁雜,等到李淳風說完,韓瑞發現,幾個書吏,已經抄錄了厚厚的書稿,至少有百頁紙。韓瑞嘆為觀止,佩服的自然不是書吏速記能力,而是李淳風的博聞強記,洋洋灑灑,有條不紊。

王珪捋須頜首,頗為滿意,又問道:“呂博士,覺得如何?”

“甚好,不過,我覺得,還可以……”呂才說道,娓娓而談。

可能在百姓的眼中,李淳風如同神仙,但畢竟不是真的神仙,總有疏漏的時候,在李淳風的基礎上,呂才加以補充完美,算是拾缺補遺,李淳風自然不會生氣,反而激起了靈感,繼續述說出來,補充呂才的補充。

到了最后,你一言,我一語,場面頓時演變成為兩人的探討,幾個書吏奮筆疾書,忙得滿頭大汗,也沒有時間擦拭,過了小半個時辰,暫時想不到儀注內容了,兩人才慢慢的止聲,飲水潤喉,發現衙房之中,又多出十幾人。

這些人之中,既有禮部各司的郎中、員外郎、主事,也有太常寺的丞、主簿、太祝、奉禮郎等,濟濟一堂,顯得衙房有幾分擁擠,不過王珪也沒有在意,招集眾人的本意,就是希望大家同心協力,完成迎軍之禮,怎會在乎這點小節。

環視眾了,王珪和氣問道:“李博士與呂博士之言,你們也聽到了,有什么意見?”

能有什么意見,李淳風與呂才兩人,號稱全才,以學識淵博、博才多能聞名,通曉天文、地理、音律、yin陽、五行、龜蓍、歷算……等等,這樣的牛人出馬,制定的儀注自然是滴水不漏,想要挑錯,非常困難。

眾人紛紛搖頭,沉默了片刻,忽然有人說道:“韓博士是什么意見?”

霎時,眾人目光看向韓瑞,其實,在王珪等人眼中,他這個太常博士,有點兒名不副實,雖有樹建,不過是體現在技工巧藝方面,但是終歸過于年輕,能否清楚辯別朝廷五禮,眾人心中多有疑慮,不過,既然是皇帝的旨意,幾個重臣又沒有反對,其他人也不好出頭駁斥,也將就默認了。

木秀于林,風必摧之,韓瑞升官的速度,實在是太搶眼了,不知道有多少人嫉妒,盯梢似的準備揪他的過錯,可是韓瑞才擔任太常博士幾天,就奉旨出行,一走就是一個月,著實讓某些人恨得牙齒癢癢,沒少咒罵韓瑞狡猾。

現在終于回來了,一些人激動得淚流滿面,開始摩拳擦掌

[BOOK: 0047 / Chapter: 08 ]

Google:
[INDEX] [BACK] [BOOK]
[INDEX] [BACK] [BOOK]

Sat Apr 27 06:23:22 2024